海東日報首頁

“海東文旅推薦官”帶你領略魅力海東

2023-08-29 09:40:00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祁國忠 整理

8月22日,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和鄉麻吉村油嘴灣生態文化景區,舉行了“海東市文旅推薦官”聘任儀式,聘任郭彥華等7名同志為“海東市文旅推薦官”。作為“文旅推薦官”,他們通過自己的視角將海東這座“寶藏城市”推薦給你。本期,就讓我們與“海東文旅推薦官”一起領略海東之美。

謝志平:在河湟谷地探尋美景美食

我的網名叫“青海扎西”,我的家鄉海東市,因位于青海湖東部而得名,是青海東部門戶城市。走進海東,你會覺得海東就是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她的美麗、她的抱負、她的靈性、她的底蘊。

坐落于祁連山南麓的互助縣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土族風情在這里特別濃郁,尤其是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得益于湟水河的滋潤,平安區、樂都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文化璀璨,景色秀美,物產豐富。位于平安區的平安驛·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位于樂都區的瞿曇寺和柳灣彩陶博物館和位于民和縣的七里寺花海是每個游客必去的打卡點。拉脊山南麓的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民和縣的三川地區,黃河從這里流過,留下了肥沃的土地,造就了溫潤的氣候,尤其是撒拉族風情屬全國獨有。來到民和,除了看納頓表演,喇家遺址是不可錯過的人文景觀。之前,國際上普遍認為意大利是最早發明面條的國家,然而在2002年喇家遺址中發現了面條,這碗面條的出土就證明了我們的古人早在4000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做面條的高超技術,我們的面條比意大利早出現至少2000多年,由此證實了中國才是最早發明面條的國家。

海東的美食也體現出了大西北獨特的飲食文化。樂都辣子、樂都沙果、享堂西瓜、羊肉“冰抓”、牡丹油涼面、撒拉宴、柴火雞、八眉鹵肉、青稞酒……都在訴說著海東人的故事。

海東的每一個區縣,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傳承、民族特色美食,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是夏季避暑的圣地,歡迎大家來海東旅游觀光。

郭彥華:在湟水河畔邂逅人文樂都

我的家鄉是海東市湟水河唯一穿城而過的樂都區。因為嗓音好,2003年,在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我進入陜西藝術學校學習,從此踏上了追尋音樂藝術夢想的道路。后來,我在中國音樂學院本科畢業那年就報考了研究生。整整考了五年,2017年4月,我終于考上了。這期間,我還參加了許多比賽和演出活動。其中2016年在《我要上春晚》節目中,演唱的一曲《蒙藏情緣》,感染了不少觀眾,也為我贏得了“金嗓子姑娘”的美譽。

作為一個樂都人,今天我想為家鄉代言。

樂都是河湟文化的主要承載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證明,距今4000多年前,先民們就在這塊沃土上繁衍生息,孕育了燦爛的河湟文明。

人頭像彩陶壺、方形彩陶器、彩陶靴、蛙紋彩陶罐、提梁罐……樂都區高廟鎮柳灣村的彩陶博物館里一件件精美的彩陶器,讓人流連忘返。造型多樣、繁縟紋飾、妙趣構圖,謎的符號,遠古文明的精妙,讓人嘆為觀止。

在高聳入云,云煙氤氳的松花頂上,在層巒疊嶂,綿延千里的群山之中,在流水潺潺、迂回曲折的瞿曇河畔,在文脈悠長、鐘靈毓秀的高原樂都,有一個神話般令人神往的地方,那就是高原上的皇家古寺——瞿曇寺。

“九曲黃河燈會”“南山射箭”“北山跑馬”“瞿曇花兒會”“高廟社火”“洪水火龍舞”……民族傳統文化的多元內涵,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譜寫了守望相助的民族團結進步篇章。

來樂都,來充滿神話色彩的老鴉峽魯班亭感受湍急的湟水奔涌而下,來白雪皚皚的照碑山除卻心靈的塵埃,來“彩陶的王國”親睹古老的彩陶流成灣灣河水,來古色古香獨特的明清建筑見證日月風華,來倉嶺溝百年故居領略濃郁的河湟地區傳統民居特色……

乃東紅:在海東聆聽一曲秦腔

如果你是戲曲愛好者,那么海東的秦腔和眉戶戲表演絕對值得一看。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陜西的民間歌舞,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當古老的劇種之一。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俗稱“桄桄子”。眉戶戲,或稱“迷糊”“迷胡”“曲子戲”“弦子戲”,是陜西省主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眉戶以其曲調委婉動聽,具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

或許你會問,發源于陜西的秦腔和眉戶戲跟海東有什么關系?;卮疬@個問題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秦腔和眉戶戲在海東的歷史。秦腔和眉戶戲向外大范圍傳播,主要是乾隆嘉慶年間由晉陜商人的商貿活動帶動的。晉陜商人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形成了巨大的商貿網。湟水河流域的海東也處于這張網中,在此過程中商人們便會設置戲臺聚會演出,以此表達故土情懷,此外,還有一些戲曲藝人來海東演出,促進了秦腔和眉戶戲的流傳。久而久之,秦腔和眉戶便流傳于海東市。

秦腔和眉戶戲以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精彩的劇情,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和喜愛,它們還將海東特色和民間文化融入其中,展現了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作為一名戲迷,每當你看到演員身著戲裝,站在舞臺上,用他們最真摯的演技和音色將劇情展現給你時,你就能感受到觀眾的喜愛與贊賞,這讓你對秦腔和眉戶戲的熱愛與堅持更加堅定。因此,我真誠地邀請你來海東,親臨表演現場,感受海東的獨特魅力。

張明旭:土族文化充滿無限魅力

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海東土族兒女,我想把海東獨特的土族文化推薦給你。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因其獨特的人文與自然條件,形成青海土族文化藝術,又以其文化、歷史、語言、民俗、藝術、宗教信仰等諸因素而增添幾分神秘。

互助縣被稱為“土族之鄉”,也是土族文化之鄉,土族民族風情成為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如果你想了解土族文化,那么位于互助縣的彩虹部落土族園和納頓莊園,是必去景點。彩虹部落土族園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題公園,是以青磚青瓦、生土土坯、磚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納頓莊園則是以土族民俗風情和青稞酒文化為主要內容,展示青藏高原千年古酒文化的青稞酩餾酒文化博物館,再現青稞酒1300多年的釀造、傳承歷史,全方位展現青稞酒鼻祖酩餾酒的前世今生。

在有著“青海東大門”之稱的民和縣三川地區,每年秋季都會上演世界上時間最長的狂歡節——納頓藝術節,其主要體現了土族人民對自己祖先的緬懷、崇敬之情以及土族人民勤勞樸實的美好道德品質。

土族的盤繡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刺繡種類繁多,工藝精湛,主要體現了土族兒女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對吉祥、幸福的美好追求,具有很好的歷史傳承性。目前,土族刺繡已經暢銷海外,走向世界。

韓玉善:在黃河岸邊了解撒拉爾

我的網名是“哈希姆筏子客”,來自循化,是撒拉族。家鄉的丹山碧水、人文歷史、民族風情、黃河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許乎”文化構成了黃河上游流動的風情畫廊。

循化縣是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和中國撒拉族的發祥地,大約十三世紀初,撒拉族祖先從今中亞土庫曼斯坦沿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定居于此。循化因地處黃河上游河谷地帶,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8.4攝氏度,有“青海小江南”之稱。

朋友,如果你來海東,那就到美麗的循化走一走。這里有被稱為青海九曲黃河一灣以黃河水清澈而著稱的清水灣自然風景。小積石山鮮紅色的巖石山體,崢嶸挺拔,姿態不凡。附近山腳下有萬丈深淵,形似夾縫,人在其中,遮天蔽日,仰望天空,只見“彎月”狀,仿佛置于人間仙境。

這里有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西雙版納”“青藏高原的璀璨明珠”的孟達天池。雖然面積只有約20公頃,但它有自己的特色。孟達天池被十分稠密的森林團團包圍起來,從池邊到山頂全被森林覆蓋。孟達天池的水是綠色的,幾乎和四周森林的顏色相同。

這里有撒拉爾故里的典型代表街子鎮。駱駝泉景區、撒拉族祖寺——街子清真大寺、撒拉族民俗展覽館、籬笆樓、撒拉族傳統婚禮、撒拉族傳統服飾、撒拉宴等獨具民族特色的風情,定能讓你立體式了解撒拉爾。

買言:在青山綠水間采擷悠揚“花兒”

買上兩個青海的老酸奶,打包上兩斤青稞手抓,我們兩個高高的青沙山上,好好就浪上一浪。

走了個天南闖了個地北,還是覺得青海家鄉美,尕釀皮就這個蓋碗茶,油香馓子招待你。

我是買言,大家也叫我蘋果妹妹。大多數人認識我,可能是因為這首《浪青?!?,因為對家鄉的愛,我把家鄉海東的美景和美食元素加入到了“花兒”唱詞中。

青海是“河湟花兒”的發祥地之一,而海東市則享有“花兒之都”的美譽。居住在這里的各族群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者路途趕車,只要有閑暇時間,都要唱上幾句悠揚的“花兒”??梢哉f,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花兒”對海東人來說像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從每年農歷四月開始,海東便開啟花兒會模式。此時,河湟地區山花爛漫,峰青水秀,身著各民族盛裝的人們熙熙攘攘,欲獻絕技的歌手摩肩接踵,嘹亮的歌聲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兒”的海洋,令人神往。

民和縣峽門花兒會歷史悠久。每年五月端陽節(又稱端午節)在滿山遍布眼眼清泉的亂泉灘舉行。人們頭戴楊柳帽,手提節日飯,痛飲清泉水,放聲唱“花兒”,別是一番情趣。樂都瞿曇寺花兒會在每年農歷六月十四至十六舉辦,十五當天是高峰。歌手們一邊領略瞿曇寺勝景,一邊引吭高歌,心情格外激動,歌聲格外動聽?;ブ宸逅禄▋簳谵r歷六月六日在素有“風景勝地”之稱的五峰山澄花泉邊舉行。丹麻花兒會在農歷六月十一至十五舉行,成千上萬的土族男女歌手身穿節日盛裝,從十里八鄉趕到丹麻灘,放開喉嚨,縱情歌唱,這里成了“花兒”的海洋。還有民和七里寺花兒會、平安夏宗寺花兒會……正因為如此,涌現出了韓生元、馬俊、馬文娥、張存秀等一批創作精英、演唱精英,“花兒王子” “花兒皇后”也從此誕生。

十分有趣的是,各地的花兒會,不僅風情各異,而且都和特別美麗動聽的傳說,獨特的習俗聯結在一起。欲知“花兒”事,想觀“花兒”情,還是親臨其境采擷吧。

劉大偉:在文學的叢林里暢游海東

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讓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海東還有葳蕤的文學叢林。海東的文學之美,美在作家詩人隊伍的齊整,更美在作品人物的心靈以及體現在他們身上的大地氣質。

首先,跟隨我的腳步來到平安,這里是唐蕃古道上的驛站,明代以來有諸多詩篇傳世,當代又涌現出了伊丹才讓、楊廷成、李生濱、王永昌、雪歸、了然等一批優秀作家、詩人和評論家,詩歌創作繁榮,平安因此成為省內第一個獲得“中國詩歌之鄉”殊榮的地方。

接下來,我們去民和看看李宜晴詩詞中的河湟,鮑義志筆下的《黑牡丹,白牡丹,紅牡丹》,古岳寫下的《凍土筆記》。下一站是素有“彩陶王國”美譽的樂都,早在4000年前就有先民棲居于此,唐代時樂都成為中央王朝在西部地區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之一,所以說樂都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歷代文人輩出、佳作不斷,“青柳垂絲夾野塘,農夫村女鋤田忙;輕鞭一揮芳徑去,漫聞花兒斷續長。”明代詩人高弘的《古鄯行吟》流傳至今,已然成為書寫河湟鄉村生活場景的經典詩作,今有周存云《青海國寶:承載燦爛文明的古遺址》對河湟文化的考古著述,以及李明華《潑煩》《馬蘭花》等貼近鄉村生活的長篇力作。

再到循化,和韓慶功一起看《黃河從這里拐彎》,和詩人馬學功、韓文德一起誦讀《時間兩側的頌詞》,與化隆的李成虎探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看文竹如何寫下《沉淀的歲月》。最后一站到達互助,可與李萬華靜候《西風消息》,和祁建青去看《瓦藍青稞》,與王海燕收集《碎陶集》,和劉新才同誦《莊稼的誕生》,隨王月邦拜謁《曾國佐將軍》,和李卓瑪聆聽《拉仁布與吉門索》的故事,再和衣郎去看《威遠鎮的雪》……

海東文學之美,一時不可窮盡,期待諸君前來,或與海東作家切磋交流,或在文學的叢林里進一步了解海東歷史。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不_日本高清不卡中文字幕视频_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州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