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殘聯黨組、理事會把殘疾人就業作為首要任務,制定印發《關于印發海東市促進殘疾人就業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積極開展十個專項就業行動,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安排殘疾人就業。結合全市殘疾人就業實際,組織開展殘疾人就業現狀的專題調研,形成了《海東市殘疾人就業現狀及對策》,為市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強化輿論導向,全方位宣傳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塑造就業創業先進典型,發揮典型引路的示范效應,全力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
結合殘疾人身體差異和市場需求,市殘聯突出培訓精準性,分級分類組織實施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11人次,加強全國殘疾人職業培訓管理服務系統錄入工作及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數據質量監管,做到底數清、數據明。規范建立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集中就業基地、輔助性就業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16個,建立盲人按摩機構15家,帶動380余名殘疾人就近就業。落實自主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為全市92名殘疾人自主創業者發放殘疾人自主創業一次性補貼累計128萬元。鼓勵用人單位吸收殘疾人,穩步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對68家超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給予獎勵92萬元。投入70萬元向全市295戶困難殘疾人發放電動三輪車、壓面機等生產生活用具,實現殘疾人從就業能力培養到實現就業的全方位幫扶。
市殘聯通過開展專場招聘會、集中就業、輔助性就業、靈活就業等形式,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實施新型送工模式,與稅務等部門開展“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35次,實現人崗精準匹配,累計提供就業崗位977個,幫助實現就業490人,認定援助對象557人,走訪服務對象1079人,切實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帶頭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截至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按比例安置殘疾人369人,企業按比例安置殘疾人149人,全市近三年累計征收殘保金5108萬元。按照一人一策的要求,海東市及時健全殘疾人就業檔案,為全市57名應屆高校殘疾大學生完善“一人一策”就業服務檔案,開展職業指導、崗位推薦等就業服務。截至目前,應屆高校殘疾畢業生就業率為70.59%。